首页 考试大纲 详情页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钢结构》(课程代码:02442)课程考试大纲(二)
发布日期: 2022-04-12 18:02:40 作者: qidaedu 来源: 广东省自学考试委员办公室 查看: 2115

第五章 受弯构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受弯构件是钢结构的基本构件之一,广泛用于各种结构中,如设备平台结构、楼盖结构、框架横梁和吊车梁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梁格布置。深刻理解受弯构件的工作性能和两种极限状态。理解整体稳定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规范规定的有关整体稳定的验算方法和提高稳定的措施。理解梁的组成、板件局部稳定的基本概念和腹板屈曲后强度的概念。掌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验算方法。熟练掌握型钢梁的设计和工字截面焊接梁的设计。理解梁的拼接、支座和主次梁连接的构造,并掌握其设计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梁的种类和梁格布置
(一)梁的种类
有冷弯轻型截面梁、热轧型钢梁和组合截面梁等,根据跨度大小和荷载大小等选用。
(二)梁格布置。
由纵横交错的主、次梁组成平面结构体系,可分简式梁格、普通式梁格和复式梁格。
第二节 梁的强度与刚度的计算
(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梁截面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以及局部承压处的抗压强度(含梁的疲劳强度)。
2.梁的整体稳定和组成板件的局部稳定。
(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通常用最大挠度控制梁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三)梁的强度计算
1.对称截面梁在主轴平面内受弯时的工作性能。
2.梁受弯时的正应力和剪应力的计算。
3.集中荷载作用于梁的上翼缘时,腹板边缘局部压应力的计算。
(四)梁的刚度计算
第三节 梁的整体稳定
(一)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的概念
1.夹支座简支梁整体丧失稳定破坏的状态。
2.梁整体失稳的原因。
(二)整体稳定的临界应力与验算
1.求解整体稳定临界荷载时采用的基本假定。
2.夹支座简支梁在纯弯曲、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临界弯矩的确定。
3.影响临界弯矩的因素和提高整体稳定承载力的措施。
4.设计规范对梁整体稳定验算的规定:整体稳定系数的计算及其简化验算方法。
第四节 梁的局部稳定和加劲肋设计。
(一)梁腹板局部稳定的概念
(二)受压翼缘板的局部稳定和宽厚比限值
(三)梁腹板局部稳定的计算和加劲肋设计
1.四边简支板在弯曲应力作用下的屈曲。
2.四边简支板在剪应力作用下的屈曲
3.四边简支板在横向压应力作用下的屈曲。
4.几种应力共同作用下腹板的屈曲和临界状态相关方程。
5.设计规范规定的保证腹板稳定的设计方法。
(四)加劲肋的构造和截面尺寸的要求
1.加劲肋的构造要求。
2.梁端构造和支座反力的传递过程。
3.支承加劲助设计。
第五节 梁腹板的屈曲后强度
(一)腹板受剪的屈曲后强度
(二)腹板受弯屈曲后梁的极限弯矩
(三)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
第六节 型钢梁设计
(一)单向弯曲型钢梁的截面选择和挠度验算
(二)双向弯曲型钢梁的截面选择和挠度验算
第七节 焊接梁设计
(一)截面选择
1.梁高、腹板高度和厚度的确定。
2.翼缘板宽度和厚度的确定。
3.截面强度和挠度的验算。
(二)翼缘焊缝的计算
(三)翼缘变截面的确定和计算
第八节 梁的拼接、支座和主、次梁的连接
(一)梁的拼接量实
工厂拼接和工地拼接。
(二)梁的支座
平板支座、弧形支座和辊轴支座。
(三)主梁与次梁的连接
三、考核知识点
(一)梁的种类和梁格布置
(二)梁的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二)梁的强度计算
(四)梁的整体稳定
(五)梁的局部稳定
(六)梁腹板的屈曲后强度
(七)型钢梁设计
(八)焊接梁设计件
(九)梁的拼接、支座和主次梁连接
四、考核要求
(一)梁的种类和梁格布置
1.识记梁截面的种类和用途。
2.识记简式、普通式和复式梁格布置方法。
(二)梁的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领会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强度(含疲劳强度)和稳定:强度有抗弯强度、抗剪度、局部抗压强度;稳定包括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
2.领会梁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即梁的刚度要求。能简单应用梁的挠度计算方法。
(三)梁的强度计算
1.领会梁受弯时的工作性能
2.综合应用弯曲正应力、剪应力和局部压应力的计算方法。
(四)梁的整体稳定
1.领会梁整体稳定的基本概念。
2.领会影响梁整体稳定的各种因素,提高梁整体稳定承载力的具体措施管
3.综合应用梁整体稳定的验算方法,及设计规范对各项计算的规定
(五)梁的局部稳定
1.领会梁的腹板和受压翼缘板局部稳定的基本概念。
2.领会腹板在几种应力共同作用下临界状态的相关方程。
3.简单应用设计规范对受压翼缘板宽厚比的规定,以保证其局部稳定。
4.简单应用设计规范规定的保证腹板的局部稳定的计算和加劲助的布置方法。
5.简单应用加劲肋的设计方法
6.简单应用梁端构造传力过程分析及支承加劲肋的设计。
(六)梁腹板的屈曲后强度
1.领会梁腹板在剪应力作用下具有屈曲后强度的原因及屈曲后增加剪力值的计算。
2.领会梁腹板在弯应力作用下具有屈曲后强度的原因及利用屈曲后强度时,梁的极限弯矩的计算。
3.领会腹板在弯、剪应力共同作用下,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
(七)型钢梁设计
综合应用型钢梁截面选择和挠度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八)焊接梁设计
1.综合应用焊接梁的截面选择方法。
2.简单应用焊接梁翼缘焊缝的计算,翼缘截面的改变,腹板加劲肋设计,梁端构造和梁端加动助设计。
(九)梁的拼接、支座和主次梁连接
1.领会梁的拼接、支座和主次梁连接的构造和要求。
2.简单应用梁的拼接、支座和主次梁连接的计算。
第六章 拉弯和压弯构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拉弯和压弯构件也是钢结构的基本构件,广泛用于各种结构中,如框架柱和有集中荷载作用于节间的桁架弦杆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构件截面形式和特点。理解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强度极限状态。熟练掌握实腹式压弯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外的整体稳定的验算,以及腹板和受压翼缘板局部稳定的验算和规定。熟练掌握格枃式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单肢稳定的验算,以及缀材的计算。掌握压弯构件柱脚的构造和设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拉弯压弯构件的截面形式和特点
(一)截面形式
有对称截面和不对称截面,有实腹式截面和格构式截面。
(二)特点
1.实腹式拉弯和压弯构件,无论强度和稳定,极限状态时都考虑截面发展塑性。
2.格构式拉弯和压弯构件,无论强度和稳定,极限状态时都不考虑截面发展塑性。
3.拉弯和压弯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用容许长细比来控制。
第二节 拉弯、压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一)拉弯、压弯构件的破坏形式
(二)拉弯、压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1.轴心压力和弯矩的相关关系。
2.构件的容许长细比。
3.设计规范规定的强度计算相关公式。
第三节 实腹式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
(一)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
1.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属第二类稳定(极值点稳定),只有曲杆稳定平衡状态,荷载极值时为临界状态。
2.临界状态屈曲时,构件截面可能为弹性工作,但大多数情况下截面发展塑性。
3.设计规范给出了临界状态稳定承载力验算的相关公式,考虑了部分截面发展塑性。
(二)弯矩作用平画外的稳定
1.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外以弯扭屈曲状态丧失稳定。
2.设计规范采用偏于安全的线性相关公式验算构件的稳定承载力。
(三)压弯构件的计算长度。
第四节 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
(一)腹板的局部稳定。
1.腹板为四边支承板,受非均匀正应力和均布的剪应力共同作用。
2.设计规范采用的保证腹板局部稳定的方法是:令腹板的临界应力等于钢材屈服点并适当考虑塑性发展,从而导出腹板的高厚比限值,或考虑屈曲后强度按腹板的有效截面进行计算。
(二)翼缘板的局部稳定是由临界应力等于钢材屈服点的条件导出宽厚比限值。
第五节 格构式压弯构件的计算
(一)整体稳定承载力的验算
1.弯矩在垂直于实轴的平面内作用时,和实腹式构件相同。
2.弯矩在垂直于虚轴的平面内作用时,采用相关公式验算稳定承载力,但不考虑截面发展塑性。
3.不必验算在弯矩作用平面外的整体稳定,应按设计规范的规定,验算最大受压分肢的稳定承载力。
(二)缀材计算
计算方法和轴心受压构件的缀材相同,但剪力设计值应取假想剪力和实际剪力中的较大值。
第六节 压弯构件的柱脚设计
(一)实腹式柱的刚接柱脚--整体式柱脚时的
1.典型柱脚的构造。
2.柱脚设计要点:底板尺寸的确定,焊缝的计算,螺栓计算。
(二)格构式柱的刚接柱脚
1.内力不大、柱肢间距也不大时,采用整体式柱柱脚,计算同实腹式柱柱脚。
2.内力较大、柱肢间距也较大时,采用分离式柱柱脚,计算同轴心受压柱柱脚。
三、考核知识点
(一)拉弯和压弯构件的截面形式和特点
(二)拉弯和压弯构件强度的计算
(三)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
(四)格构式压弯构件的计算
(五)压弯构件的柱脚设计
四、考核要求
(一)拉弯和压弯构件的截面形式和特点
1.识记构件的合理截面形式和用途。
2.识记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应用范围
3.领会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工作性能、破坏形式,能简单应用两种极限状态的计算方法。
(二)拉弯和压弯构件强度的计算
简单应用设计规范规定的相关公式,进行构件强度的验算。
(三)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
1.领会第二类稳定和第一类稳定的区别。
2.简单应用设计规范对实腹式压弯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内、外整体稳定的验算。
3.简单应用实腹式压弯构件腹板和受压翼缘板宽厚比的规定。
4.简单应用设计规范对格构式压弯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整体稳定的验算和最大受压肢稳定的验算。
(四)格构式压弯构件的计算
1.简单应用格构式压弯构件的截面选择步骤和计算公式。
2.简单应用格构式压弯构件缀材的设计。
(五)压弯构件的柱脚设计
1.领会典型整体式柱脚的构造、传力过程分析和简单应用其计算方法。
2.领会典型分离式柱脚的构造、传力过程分析和简单应用其计算方法。
第七章 屋盖结构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屋盖结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也是采用钢结构较为普遍的结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屋盖结构的整体构造和组成有全面的了解,对支撑体系在结构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有一定的理解。运用以前各章学习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计算技能,掌握檩条和普通钢屋架的设计,达到能绘制施工图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屋盖结构组成的种类、特点和用途
(一)钢屋盖结构的组成分类
屋盖结构体系和有檩屋盖结构体系两类
(二)特点和用途
1.无擦屋盖结构体系刚度大,整体性好,但自重大,用钢量较多。
2.有檩屋盖结构体系刚度较小,整体性较差,但自重较小,用钢量较省。
根据使用要求选用无檩屋盖结构体系或有檩屋盖结构体系。
第二节 屋盖结构的支撑体系
(一)屋盖支撑的种类、构成和作用
1.屋盖支撑体系由上弦横向水平支撑、下弦横向水平支撑、下弦纵向水平支撑、垂直支撑面和系杆组成。
2.支撑的作用是:保证屋盖的整体性和整体刚度,为屋架弦杆提供侧向支承点,保证其平面外的稳定,承受并传递水平荷载及保证结构安装时的稳定和方便。
(二)屋盖支撑的布置
1.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布置在上、下弦平面内,和相邻两屋架的弦杆组成平行弦桁架。
2.下弦纵向水平支撑布置在下弦端部节间,把所有屋架下弦端节间连接起来,只在必要时才设置。
3.垂直支撑布置在相邻两屋架的竖杆平面内,把此两屋架连成稳定的整体。根据屋架跨度的大小,确定两屋架间垂直支撑的个数,由一个到三个。
4.上述上、下弦支撑和垂直支撑设在同一处两屋架之间,组成稳定的几何不变空间结构体系。其他屋架的稳定性依靠系杆和这些稳定的空间结构相连,形成整体。
(三)支撑的计算与构造
1.有十字交叉式、V形和W形。计。支撑的计算长度和按容许长细比选择截面。
2.V形和W形支撑的杆件以及刚性系杆按压杆设计,十字交又杆和柔性系杆按拉设计,支撑的长度和按容许长细比选择截面。
第三节 檩 条
(一)模条的形式
1.实腹式檩条。
常用普通槽钢和冷弯薄壁型钢。
2.轻钢桁架式檩条。
有平面桁架式和空间桁架式。
(二)檩条设计
实腹式檩条。为双向受弯构件。按设计规范规定的相关公式验算截面强度和稳定,并计算挠度。
(三)檩条的拉结和构造
第四节 普通钢屋架设计器
(一)钢屋架形式、腹杆布置及尺寸确定
1.屋架形式选择。
2.腹杆的布置和要求
3.屋架主要尺寸的确定。
(二)钢屋架的杆件设计
1.荷载汇集。
2.杆件内力的计算和内力组合。
3.杆件的计算长度和合理的截面形式。
4.杆件的容许长细比。
5.杆件的截面选择。
(三)节点设计
1.节点的构造要求。
2.典型节点计算。
(四)钢屋架施工图的绘制
三、考核知识点
(一)屋盖结构组成的种类、特点和用途
(二)屋盖结构的支撑体系
(三)檩条
(四)普通钢屋架
四、考核要求
(一)屋盖结构组成的种类、特点和用途
1.识记钢屋盖的组成。
2.识记无檩屋盖结构体系和有檩屋盖结构体系的组成、特点和用途。
3.识记屋盖结构的重要性及选材要求。
(二)屋盖结构的支撑体系
1.识记钢屋盖结构中支撑的种类及其作用。
2.领会钢屋盖结构中各种支撑的布置及其重要性,各种支撑组合成整体后的作用。
3.简单应用各种支撑的结构形式和截面选择方法。
(三)檁条
1.领会实腹式和轻钢桁架式檩条的各种形式、特点和用途。
2.简单应用实腹式檁条的构造和计算,以及其拉结的构造、要求和计算。
(四)普通钢屋架
1.领会屋架形式选择的原则,各种形式屋架的特点和应用,以及腹杆的布置要求。
2.领会屋架主要尺寸确定的方法和原则要求。
3.领会屋架杆件计算长度的确定原则,以及合理截面形式的确定。
4.领会屋架杆件容许长细比的规定。
5.简单应用荷载汇集方法,领会屋盖荷载的特点。
6.简单应用钢屋架施工图绘制的方法和要求。
7.综合应用屋架杆件内力的计算及最不利的内力组合方法。
8.综合应用屋架杆件的截面选择步骤和方法。
9.综合应用节点的构造要求和典型节点的设计方法。
课程作业任务书
焊接钢屋架设计
一、设计资料
1.北方地区一金工车间。长102 m,跨度27m,柱距6m。采用无檩屋盖结构体系,梯形钢屋架,1.5m×6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膨胀珍珠岩制品保温层(容重4kN/m3,所需保温层厚度由当地计算温度确定),卷材屋面,屋面坡度i=1/10。
2.南方地区某车间。长90m,跨度18m,采用有檩屋盖结构体系,三角形屋架,屋面采用压型钢板,不保暖,屋面坡度i=1/3。
任选一题。
屋架均简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混凝土标号为C20,建造地点自行决定。屋架所受荷载,包括恒载和使用活载及风、雪荷载等,都应根据荷载规范采用。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一)确定计算跨度、节间划分和腹杆形式,选择钢材和焊条。
(二)布置屋盖支撑,说明各种支撑布置的必要性和作用,并按比例绘出支撑布置图。
(三)可用图解法或査手册等方法求半跨单位荷载作用下的杆力系数。
(四)荷载汇集。
(五)杆力组合(列表)。
(六)选择杆件截面(列表汇总)。
(七)节点设计。
(八)施工图的绘制与否,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若不绘施工图,应按比例绘出三个节点图,包括:屋脊节点,跨中下弦节点和支座节点。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认知能力层次
本大纲中关于认知能力要求分四个层次,即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要求,作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如结构或构造特点、应用范围、名词和定义等。
例如:识记化学成分和轧制工艺对钢材工作性能及力学指标的影响,要求能回答有哪些影
响,不要求进一步解释这些影响是为什么。又如识记钢结构常采用的连接方法,电弧焊的基本原理,梁截面的种类和梁格布置的方法,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合理截面形式和用途,及屋盖的组成等。这些都只要求能正确解释其内容,不要求进一步论述。
领会: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酒与外延,其内容要求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论述。
例如:领会结构钢材一次拉伸时的力学性能,考生不但要能画出应力应变关系全部曲线,而且要解释各个工作阶段的过程和钢材破坏的性质等。又如领会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考生不但要理解整体稳定临界力确定的方法和计算公式,而且要理解推导临界力计算公式时采用的基本假定,以及如何根据临界力计算公式确定和理解提高枃件整体稳定承载力的方法。
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课程中规定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如简单的计算、简单绘图、分析和论证等。
例如:对轴心受拉构件、格构式压弯构件的截面选择步骤的计算公式,对钢屋架施工图的绘制方法和要求等都只要求能简单应用。
综合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课程中规定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问题,绘图、简单设计、分析和论证等。
例如:综合应用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截面的选择方法,要求考生根据已掌握的稳定和等稳定的概念和原则,以及长细比的规定,全面分析考虑后,才能选出合理的构件截面。又如综合应用梁的整体稳定的验算方法及设计规范对各项计算的规定,要求考生能运用学到的实腹梁整体稳定的基本概念,整体稳定系数计算公式中各系数的意义,以及保证和提高整体稳定的方法。
二、学习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自学教材:《钢结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钟善桐主编,武汉大学出社2005年版。
主要参考书: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三、自学方法指导
1.仔细阅读各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2.先把教材粗读一遍。
3.阅读了解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4.遇到与以前学习过的工程力学和建筑材料有关的课程内容,必要时应先进行复习。
5.精读教材内容。
6.完成本章习题。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可结合自己掌握的程度,重读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各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第一章概述
重点:1:钢结构的合理应用范围和发展。
在了解钢结构具有的特点的基础上,理解其合理应用范围以及当前和未来的发展。
2.钢结构采用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要求深刻理解采用应力计算公式表达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和设计公式。理解钢结构设计中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包括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结构钢材及其性能料
重点:1.结构钢材一次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通过对一次拉伸的 全过程曲线的学习和理解,要求建立理想弹性塑性体的概念,及钢材塑性破坏的概念。
2.结构钢材静力和动力性能指标。
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弹性模量E、冷弯180°要求、Z向收缩率及冲击初性。
3.应用能量强度理论计算钢材的折算应力。用单面只本要包括:钢材的剪切屈服强度和剪切模量的确定。建立同号应力场导致钢材脆性,异号应力场钢材显示塑性的概念。
4.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现象是钢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将导致构件和结构的脆性破坏,尤其在节中更为突出,是钢结构设计中应予以重视的重要问题。
5.钢材的合理选用。
在了解和掌握各种钢材的性能和结构构件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能进行材料的选用。
难点:本章的学习难点是钢材的疲劳问题,但只要求了解什么是钢材的疲劳,为什么会发疲劳破坏,以及会验算构件和连接的疲劳强度。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
重点:1.对接焊缝和角焊缝的受力性能。要求对焊缝的构造和工作性能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采用对接焊缝的对接连接和丁字连接,和采用角焊缝的对接、搭接和丁字连接,以及部分熔透的组合焊缝连接。
要求掌握构造、传力过程分析和强度承载力计算。.
3.普通螺栓受剪和受拉的工作性能,螺栓群传递轴心力、扭矩和弯矩时的构造、传力过程分析和强度承载力的计算。
4.高强度螺栓摩擦型和承压型连接的工作特点和计算。
5.焊缝连接和螺栓连接的疲劳计算。
难点: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
要求理解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产生的原因,有哪几种焊接应力与变形它们对构件工作的影响。了解减小和消除焊接应力与变形的措施。
第四章 轴心受力构件
重点:1.实腹式和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
要求深刻理解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临界应力公式的来源,采用的基本假定,理论公式的意义。设计规范对稳定承载力计算的规定,掌握规范规定的轴压构件稳定计算;包括实腹式和格构式构件、格构式柱的缀材计算。
2.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腹板和翼缘板宽厚比的规定。
3.等稳定设计概念。
轴心受压构件绕两个主轴的等稳定和局部稳定与整体稳定的等稳定。
4.典型柱头和柱脚的构造,传力过程分析和计算。
难点: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
要求深刻理解稳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假设《临界状态,及设计规范对稳定问题的规定及计算方法。
第五章 受弯构件
重点:1.受弯构件的强度。包括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局部承压时的抗压强度。
2.梁的整体稳定。
基本假定,影响整体稳定诸因素,提高稳定承载力的措施,验算稳定的方法。
3.腹板和受压翼缘板的局部稳定。
基本概念。腹板在几种应力共同作用下的临界状态。规范规定保证腹板局部稳定的设计方法,加劲肋的设计,保证受压翼缘局部稳定的宽厚比的规定。
4.腹板屈曲后强度的基本概念。
5.型钢梁截面选择
6.焊接梁设计的全过程,包括梁端枃造和挠度计算。
难点:梁的整体稳定和腹板及受压翼缘板的局部稳定。
要求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和假设,及设计中保证稳定的方法和计算。
第六章 拉弯和压弯构件
重点:1.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强度计算。量规范规定的强度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实腹式压弯构件截面选择和弯矩作用平面内、外稳定承载力的验算,腹板和受压翼缘板的宽厚比的规定。
3.格构式压弯构件的截面选择,稳定承载力的验算。
4.实腹式压弯构件的整体式柱脚设计。
难点:实腹式压弯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外的稳定问题。框架柱的计算长度。
第七章 屋盖结构
重点:1.屋盖结构组成和支撑体系的构造和作用。
要求建立由屋架、支撑等构件组成的整体结构体系的概念。
2.檩条的形式和设计。
包括实腹式檩条和格构式檩条。
3.普通钢屋架设计。
屋架形式和主要尺寸的确定,荷載汇集,杆力计算和内力组合,杆件计算长度和合理的截面形式,典型节点设计。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建议助学单位根据各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以及各章的重点和难点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注意讲解和提问相结合,启发和引导自学者独立思考。按期完成各章的习题。每章学习结束时,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检查参加自学者掌握的程度,
学习时数分配(供助学单位参考)
学习时数分配表
本课程为4+1学分,学习课程时数为4×18=72学时,1学分为课程作业时间。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课程结東后以笔试的形式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时准携带简易计算器,
2.本大纲各章规定的内容都属于考核内容,考试命题应根据各章规定的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出题,覆盖各章,同时要突出各章中的重点内容。
3.试题中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5%,综合应用占15%。试题难易程度大致为: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中,命题时都会有难易之分,如试题牵涉到的深度和广度都反映出难易程度,应掌握分寸。
4.本课程的试题题型有问答题、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四种
附录参考样题
一、问答题
1.钢结构设计中要求满足哪几种极限状态?极限状态的定义是什么?每种极限状态又包括哪些内容?
2.实腹梁腹板在纯剪应力、纯弯曲应力和局部压应力分别作用下,丧失稳定的屈曲波形各如何?绘草图说明。设加劲肋可以提高它们的稳定承载力,对这三种受力情况,加劲助如何设置?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钢材的理度标准值是: [ ]
A.最大抗拉强度
B.屈服点
C.比例极限
D.弹性极限
2.在抗剪连接中,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承载力决定于: [ ]
A.连接板材的强度
B.高强度螺栓的长
C.螺栓的预拉力
D.连接板材的厚度
三、填空题
1.偏心受压构件的经济合理截面形式是:1. ;2. 。
2.刚性系杆能承受,都用于屋盖支撑体系中1. 和2. (设置位置)。
。柔性系杆能承受,都用于 (设置位置)。
四、计算题
1.有一工字形截面的牛腿,翼缘板--20×200腹板10×280,Q235钢材,和一钢柱焊连。牛腿上的作用力F=300kN,距与柱相连的焊缝处的偏心距为220mm。(1)和柱子用角焊缝焊接,设计焊缝的焊脚尺寸;(2)和柱子用对接焊缝焊接,焊缝质量为二级检验标准,验算焊缝强度;(3)验算牛腿的强度。焊条采用E4311。
2.设计一简支焊接工字形梁,L=6m,采用Q235钢材,受三分点处两个集中力作用,各为225kN。设计梁的截面,计算翼缘焊缝,并确定横向加劲肋的尺寸和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