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大纲 详情页

《企业应用文写作》(课程代码:01457)课程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 2015-08-19 17:44:40 作者: qidaedu 来源: 广东省自学考试办公室 查看: 29187

目  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应用文写作概述

第一节  应用文概述

第二节  应用文的写作要求

第二章  公文

第一节  公文概述

第二节  决定

第三节  公告和通告

第四节  通知和通报

第五节  议案

第六节  报告和请示

第七节  批复和意见

第八节  函和会议纪要

第三章  事务文书

第一节  事务文书概述

第二节  计划

第三节  总结

第四节  调查报告

第五节  简报

第四章  规章制度文书

第一节  规章制度文书概述

第二节  条例

第三节  章程

第四节  规定

第五节  办法

第六节  细则

第七节  规则与守则

第八节  制度

第九节  公约

第五章  经济文书

 第一节  经济文书概述

第二节  协议书

第三节    经济合同

第四节  单据

第五节  经济广告

第六节  商品说明书

第六章  法律文书

第一节  法律文书概述

第二节  起诉状

第三节  上诉状

第四节  申诉状

第五节  答辩状

第六节  授权委托书与遗嘱

第七章  生活文书

第一节  一般书信

第二节  感谢信

第三节  表扬信、捷报与喜报

第四节  慰问信

第五节  请柬与邀请函

第六节  推荐信、聘书和辞职书

第七节  建议书与倡议书

第八节  申请书

第九节  求职信与应聘信

第十节  自我鉴定

第十一节  决心书与保证书

第十二节  启事、海报和声明

第十三节  便条

第十四节  介绍信和证明信

第十五节  演讲稿

第八章  传播文书

第一节  传播文书概述

第二节  信息

第三节  消息

第四节  通讯

第五节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第九章  礼仪文书

第一节  礼仪文书概述

第二节  贺信、贺电、贺词

第三节  迎送词和答谢词

第四节  开幕词和闭幕词

第五节  讣告和唁电

第六节  题词

第七节  对联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应用文写作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段的一门公共必考课和本科段的一门选考课程。它是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应用写作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学习重点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掌握应用写作的理论,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一定的应用写作的基础知识,提高公文和各种常见公、私事务文书的写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课程具体要求包括:(1)通过系统学习,全面掌握应用文写作学科特点、理论知识,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应用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素养。(2)通过各章节文体知识的理论阐述、自学,基本掌握各类应用文文面格式、写作规律和基本方法。(3)通过对课本例文的阅读分析,各类专用、典型文体的写作训练,全面提高应用文写作的实际动手能力。

本课程的重点章有:应用文写作概述,公文,事务文书;次重点章有:经济文书,法律文书,生活文书;一般章有:规章制度文书,

礼仪文书传播文书。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应用写作”是写作学的分支,属写作学课程,但它不同“基础写作”课。即它以写作学的理论为基础,更侧重的是人们社会工作、生活中的各类应用文体的写作特点、规律和写作方法的学习。另外本课程与“秘书学”、“机关文书处理与写作”两门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有交叉、重复的学科关系;其合同、法律等章节的写作教学内容与法律、经济等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紧密联系。应考生学习应用文写作时应注意与相关专业课程的关系,同时注意应用文写作学科的独立性,着重于培养考生写作能力,应用写作知识、技能的系统学习。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应用写作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应用文的性质、应用文的相关概念及其区别、理解应用文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深刻理解应用文的写作要求,从而了解这门课程的基本概貌。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应用文概述

应用文的概念,应用文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第二节  应用文的写作要求

应用文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语言表达方式。

(三)考核知识点

识记应用文的概念,了解具体分类和特点。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应用文的概念。

2.领会:应用文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3.简单应用:应用文的主题、结构的写作。

4. 综合应用:应用文的材料、语言的写作。

第二章  公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家行政公文种类、特点、规范书面格式,掌握常用行政公文的规范写法及要求,使自学应考生具有一定的公文理论知识和撰写能力

本章重点是国家行政机关常用公文规范格式及写作方法,难点是联系社会、工作实际的公文文种写作训练。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公文概述

    主要掌握行政公文的概念、特点、种类及行文规则。

第二节决定

    决定的概念、特点、种类;决定的公文规范和写作方法。

第三节公告和通告

    公告和通告两个文种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公告和通告之间的异同;公告和通告的写作规范及写作方法。

第四节通知和通报

    通知和通报两个文种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通知和通报之间的异同;通知和通报的写作规范及写作方法。

第五节议案

    议案的概念、特点、分类;议案与提案的区别;议案的写作规范及写作方法。

第六节报告和请示

    报告和请示两个文种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报告和请示之间的异同;报告和请示的写作规范及写作方法。

第七节批复和意见

    批复和意见两个文种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批复和意见之间的异同;批复和意见的写作规范及写作方法。

第八节函和会议纪要

    函和会议纪要两个文种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函和会议纪要的写作规范及写作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教材中13种公文的文种特征和正确写作规范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公文的概念。 

2.领会:公文的特点,公文的格式与结构,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3.简单应用:13种公文文种正确写作;

4.综合应用:国家行政机关常用公文规范格式及写作方法

第三章  事务文书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深刻理解事务文书的含义、种类、特点、功能;掌握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这三种事务文书的写作方法。

本章重点是计划、规定、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难点是具体文种的联系工作实际及写作训练。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事务文书概述

事务文书的概念;事务文书的种类、特点。

第二节  计划

    计划的概念;计划的特点、作用;计划的规范格式及写作方法。

第三节  总结

总结的概念;总结的特点、作用;总结的规范格式及写作方法。

第四节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概念;调查报告的特点、作用;调查报告的规范格式

及写作方法。

                 第五节  简报

简报的概念

(三)考核知识点

1.计划、规定、调查报告的概念及写作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事务文书的概念、事务文书的特点;

2.领会:事务文书的作用;

3.简单应用:调查报告的写作

4. 综合应用:计划、总结的写法。

      第四章  规章制度文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规章制度文书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本章重、难点是规章制度文书概念、特点和分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规章制度文书概述

规章制度文书的概念;经济文书的特点、种类。

第二节  条例

条例的概念、特点。

     第三节  章程

章程的概念、特点。

第四节  规定

    规定的概念、特点。

第五节  办法

    办法的概念、特点。

第六节  细则

    细则的概念、特点。

第七节  规则与守则

    规则与守则的概念,特点。

第八节  制度

    制度的概念、特点。

第九节  公约

    公约的概念、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

规章制度文书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规章文书的概念。

2.领会:规则制度文书的特点和分类。

 

第五章  经济文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深刻理解经济文书的概念、特点;了解协议书、经济合同的相关知识和写作方法。

本章重、难点是经济合同。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经济文书概述

经济文书的概念;经济文书的特点、种类。

                   第二节  协议书

协议书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第三节  经济合同

经济合同的概念;经济合同的特点、种类、作用;经济合同规范格式及写作方法。

第四节  单据

    单据的概念。

第五节  经济广告

    经济广告的阅读。

第六节  商品说明书

    商品说明书的阅读。

(三)考核知识点

    经济合同的写过规范及写作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经济文书的概念;协议书概念;经济合同概念。

2.领会:经济合同的种类。

3.简单应用:经济合同的写作。

第六章  法律文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深刻理解法律文书的含义、总体要求,起诉书、答辩状等常见文书的相关知识,并掌握这两种文书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方法。

本章重、难点是起诉状与答辩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法律文书概述

法律文书的概念;法律文书的特点、种类、作用。

                   第二节  起诉状

起诉状的概念;起诉状的特点、种类、作用;起诉状的规范格式及写作方法。

第三节  上诉状

    上诉状的概念,作用。

第四节  申述状

    申述状的概念

第五节  答辩状

    答辩状的概念;答辩状的特点、种类、作用;答辩状的规范格式及写作方法。

第六节  授权委托书与遗嘱

    委托书概念,遗嘱的写法

(三)考核知识点

法律文书的含义、总体写作要求、起诉书的含义、种类、答辩状的含义、种类等基础知识,并介绍了起诉状、答辩状的写作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法律文书制作的总体要求、起诉状的种类、答辩状的种类。

2.领会:答辩状的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3.简单应用:起诉状的格式、答辩状的格式。

4.综合应用:起诉状的写作、答辩状的写作。

 

第七章  生活文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深刻理解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申请书、自荐书、求职信、倡议书的含义、特点、种类等知识,并掌握这几种常见文书的写作方法。

本章重点是感谢信、表扬信、申请书、求职信和自我鉴定,难点是重点章节相关文书的书写规范。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一般书信

一般书信格式。

第二节  感谢信

感谢信的概念;感谢信的规范格式及写作方法。

第三节  表扬信、捷报与喜报

    表扬信的概念;起诉状的规范格式及写作方法。

第四节  慰问信

慰问信的概念;慰问信的规范格式及写作方法。

第五节  请柬与邀请函

请柬与邀请函写法。

第六节  推荐信、聘书和辞职书

推荐信、聘书和辞职书的概念和格式。

第七节  建议书与应聘书

建议书和应聘书的格式与写法。

第八节  申请书

    申请书的概念;申请书的规范格式及写作方法。

第九节  求职信

    求职信的概念;求职信的规范格式及写作方法。

第十节  自我鉴定

自我鉴定的概念;自我鉴定的规范格式及写作方法。

第十一节  决心书与保证书

决心书与保证书的概念

第十二节  启事、海报和声明

启事、海报和声明的概念、特点。

第十三节  便条

    便条的概念、作用

第十四节  介绍信和证明信

    介绍信和证明信的概念、作用

第十五节  演讲稿

    演讲稿的概念、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

    课程内容中书信的写作

(四)考核要求

1.识记:以上几种书信的概念

2.简单应用: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的基本写法。

3.综合应用:申请书、求职信、倡议书的写作。

 第八章  传播文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常见传播文书的作用。

本章重点是传播文书的概念,难点是传播文书的种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传播文书概述

传播文书概念、特点。

第二节  信息

信息的概念

第三节  消息

    消息的概念。

第四节  通讯

    通讯的概念。

第五节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的概念和区别。

第六节   博客写作

博客的概念和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

传播文书的概念、类型。

(四)考核要求

1.识记:传播文书概念

2.简单应用:了解传播文书的类型。

 第九章 礼仪文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常见礼仪文书的作用。

本章重点是礼仪文书的概念,难点是礼仪文书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礼仪文书概述

礼仪文书概念、特点。

第二节  贺信、贺电、贺词

    贺信、贺电、贺词的作用

第三节  迎送词和答谢词

    迎送词和答谢词的概念、作用。

第四节  开幕词和闭幕词

    开幕词和闭幕词的作用。

第五节  讣告和唁电

    讣告和唁电的概念。

第六节  题词

    题词的写法。

第七节  对联

    对联的写法。

(三)考核知识点

礼仪文书的概念、类型。对联的写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礼仪文书概念和类型。

2.简单应用:对联的写法。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大纲根据应用文书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规定了课程学习的内容、深广度、考试范围和标准,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所选用的教材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但与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包含了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与范围,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深度或难度,在考核时会选择与大纲规定深度或难度相当的内容。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指定使用教材:《应用文写作》,王英杰、范德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1.自学要求:自学应考者应根据本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王英杰、范德峰编著的《应用文写作》的教材,它是自学应考者的主要读物。自学应考者要认真掌握本课程考试大纲规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2.自学方法指导:本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公共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多、难度大、操作要求高,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后,应认真练习,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进行适量常用文体的写作练习,使学习知识真正能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用于社会实践”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对文体写作知识,应重点帮助应考者理解文种的特殊要求和相近文种之间的差异。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助学学时:建议总学时_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

内容

助学学时

第一章

应用文概述

2

第二章

公文

13

第三章

事务文书

5

第四章

规章制度文书

6

第五章

经济文书

6

第六章

法律文书

2

第七章

生活文书

8

第八章

传播文书

4

第九章

礼仪文书

2

合计

48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识记”“认知”“领会”、“掌握”、“应用”等几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

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了解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针对学生具体特点,对第四章、第八章与第九章不做要求,规章制度文书、传播类文书与礼仪文书属于自已学习篇目,考纲不做要求。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3.试题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其比例大致为2:3:3:2。

4.本课程考试题型:一般采用单项选择题、概念解释、简答题、改错题、应用题(包括要素写作、材料写作等)。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线。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  )。     

A.公告          B.通告        C.通报      D.决定

二、判断对错题

1.通常一件公文只有一个主送机关,防止多头主送。( )

三、概念解释

1.通告

四、简答题

1.公告和通告有哪些区别?

五、应用题

(一)要素写作

    ××省××厅拟将《××省××厅财务管理办法》发给各处、室,请代该厅撰写这份文件的标题。